当前位置:牛搬家 >>> 资讯 |
2017年1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合肥市为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。近日,合肥市发改委公示了《合肥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(2018~2025)》。未来几年,合肥市推进国家级低碳试点工作有了明确“施工图”。
[用地]
鼓励二类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混用
《规划》提出,在市域范围内,按照核心优化区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集聚发展区、农业发展区、生态涵养区和禁止开发区五类功能区要求,引导和激励各功能区聚焦主体功能、突出发展重点、加强生态保护,科学有序地实施空间开发,推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。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,实施不同的财政、投资、产业、土地利用管理、人口落户、环境管理等政策。
今后,在各级城市中心区、商业与公共服务中心区,鼓励二类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混合使用。鼓励轨道交通站点用地与商业服务业及居住用地混合使用,立体利用轨道交通站点上盖空间,建设商业、办公、旅馆、住宅与配套设施的综合功能体。城市绿地和广场用地,也可适当与商业服务业用地及娱乐康体用地混合。
[产业]
到2025年战新产业产值力争达7000亿元
在低碳产业发展方面,合肥市将重点打造家用电器、新型化工、建材及新材料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及节能环保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、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,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,基本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、现代服务业为支撑、循环经济为目标的低碳化产业体系。
此次《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,合肥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要达到7000亿元,国家级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超过10个, 产值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达到4个。
[低碳交通 ]
2020年快速公交线路里程可绕一环28圈
在低碳交通方面,合肥市将规划合理的轨道交通,优化1、2号线的运营,加快3、4、5号线的建设,建设目标达到线路总长169.6公里,基本达到覆盖中心城区的主要客流走廊,并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。
同时,优化快速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,扩大常规公交的覆盖面,填补服务空白区域。至2020年快速公交线路共26条,线路里程总长达到487.5公里,这一长度可绕一环路28圈;至2020年,常规公交线路274条,线路总长3680.3公里;城乡公交线路13条,线路总长183.1公里。
此外,推进基于互联网+平台的便捷化绿色交通服务发展,建成完善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、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、出租(网约)、新能源汽车、新能源公交车等公众绿色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。
建立公众出行信息登记数据库
值得期待的是,合肥市将利用作为国家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的契机,统筹建设“一个中心三大平台”, 即城市公交数据中心、企业运营智能调度平台、行业监管平台和乘客出行服务平台,建立公众出行信息登记数据库,为改善道路拥堵的政策制定,建立新型绿色出行系统提供数据基础。
另外,充分利用作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条件,加快速度更新公交与出租车辆,全市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全部应用新能源汽车。到2025年,市区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100%;加快实施出租汽车“油改电”换购计划,全市新增和更新的巡游出租汽车全部应用新能源汽车。
[绿色]
到2025年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
在保护森林发展碳汇方面,《规划》明确,要对环巢湖生态示范区、江淮分水岭脊线、水源地保护区、新桥机场周边、高速公路沿线等城市生态具有决定性影响区域,大力开展植树造林,加快新建、改扩建高速、国省道、县乡道、铁路、河渠的绿色长廊林带建设。到2025年,累计新增造林面积达20万亩。
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,推进精品公园、游园和街头绿地建设,打造绿化景观示范路。加快建设慢行绿道、绿荫车场、屋顶绿化、景观阳台等多元绿色空间。加强市域郊野公园与市区综合公园的绿色廊道沟通,构建“大公园”体系。到2025年,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,省级湿地公园6处。
[生活]
重点打造1~2个国家级低碳社区
为形成可持续的低碳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,今后,合肥市还将试点实施碳普惠、低碳社区评选等制度,从食、住、行等方面, 推行低碳生活方式。 至2025年,全市低碳社区增加至10个,重点打造1~2个国家级低碳社区。
比如,在交通方面,鼓励通勤上下班乘坐公交、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。推行“135”绿色低碳出行方式,即1公里以内步行、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、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在消费方面,鼓励各大商场、超市采用购物环保袋替代购物塑料袋。